[口头报告]陶瓷相涂层位错介导强韧性调控研究

陶瓷相涂层位错介导强韧性调控研究
编号:405 稿件编号:308 访问权限:仅限参会人 更新:2025-04-21 21:03:34 浏览:25次 口头报告

报告开始:2025年05月11日 15:00 (Asia/Shanghai)

报告时间:15min

所在会议:[B2] 薄膜科技论坛二 » [B22] 下午场

暂无文件

摘要
本工作从位错视角研究了两类典型陶瓷相强-韧力学机制。
首先,过渡金属氮化物(TMN)是经典高硬、耐热、耐蚀陶瓷相,已作为防护涂层得到广泛应用。但其高脆性使其容易突然断裂失效,降低其在极端工况下可靠性。克服脆性制约是领域内长期挑战与难题。国内外研究已建立基于价电子浓度(VEC)与核心电子数(CEC)精准描述符的化学成分固溶设计理论。然而,除本征化学键特性外,涂层的性能还受晶粒尺寸、结晶取向以及缺陷等综合因素的影响,实际上涂层力学性能(如硬度)往往偏离理论预测值。我们基于TEM综合位错分析,发现高VEC-CEC元素Mo的固溶削弱TiN 涂层位错核心应力集中,其制备态纳米晶中储存了大量纳米尺寸位错,并在变形过程中发生位错增值,密度提高50%。对固溶、压应力、晶粒尺寸和位错密度对力学性能的定量分析表明,高密度位错及其增值对硬度和韧性均有显著贡献。该研究为陶瓷涂层力学性能起源提供了新见解,为利用缺陷进行陶瓷涂层力学性能改性奠定了基础。
然后, MAX相是一类新兴的拥有原子层状结构的陶瓷材料,具有优异抗高温氧化和耐腐蚀性能,在航空航天、海洋核能防护方面有很高的应用潜力,但受限于弱基面金属键和超高变形各向异性(c/a>4,是Mg的2倍以上),其强韧双低。我们通过原子沉积bottom-up方法,克服了常规烧结、热压成型过程难以精确控制晶粒尺寸的问题,可控制备了晶粒尺寸0-100 nm的Cr2AlC MAX相涂层,同时排除了取向和残余应力的影响,孤立出晶粒尺寸的单因素,并研究其对力学性能影响。结果表明,纳米晶化大幅提升MAX相强度/硬度的同时极大地削弱变形各向异性,在室温下首次系统观察到基面、锥面、柱面全滑移系激活,获得了接近金属的塑性与变形模式。该工作揭示了MAX相”纳米晶强韧化“的独特性质与陶瓷相各向异性的尺寸依赖性,为极端环境服役用高性能结构-功能一体化MAX相材料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。
关键字
陶瓷涂层,强韧化,位错
报告人
周晟昊
助理研究员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

稿件作者
周晟昊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
发表评论
验证码 看不清楚,更换一张
全部评论

会议网址、邮箱和联系人

 址:2025.bmgc.cn
 箱:bmgc2025@126.com

联系人:
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
段金弟 13971036507  蒋 超 18971299299

天津大学
汪怀远 15620274098  王瑞涛 13752444461

北京科技大学
庞晓露 13910128796  郭 涛 13810853897

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
 文 13671111012  康嘉杰 15010333951

注册缴费 提交稿件